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
登录注册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挖掘税收“金山银库” 白皮书赋能区域经济新发展

挖掘税收“金山银库” 白皮书赋能区域经济新发展

2020-06-16 发布1173 次浏览来源:浙江在线通讯员:王俊威

浙江在线6月14日讯(通讯员 王俊威)疫情来袭,今年很多企业的“寒冬期”特别漫长。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拥有新材料、制伞业、农业等特色产业,当地税务部门借力税收力量,为辖区21个乡镇街道和2个开发区量身定制23本《税收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一镇一策”不仅为乡镇政府决策提供税收“智库”指导,还进一步加码疫情之下区域经济发展。

近三年营商环境概况、产业结构、纳税信用、减税降费……近日,上虞区乡镇街道陆续收到一本来自税务部门的白皮书,该本以图文形式分析了今年疫情以来当地特色产业的生存现状、发展困境和解决办法。

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该区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也是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大平台。此前,白皮书刚送进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便立即联系税务部门,双方联手组建复工专班,对照书中开票和出口锐减的新材料行业清单,实行“一对一”精准排查,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个企业的疑难问题,提升了管理效率。

经过1个多月的综合治理,第一季度该开发区特色产业的成绩亮眼:112家新材料企业产值达137.88亿元,同比增长6.56%,占整个开发区总产值55%;税收8.19亿元,同比增长1.61%,占整个开发区税收的48%。

制伞业是上虞区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之一,目前崧厦街道税务登记在册的伞类企业2005户,占该街道制造业的81.40%。然而受疫情影响,崧厦街道部分代加工厂处于关停状态,制约上游制伞企业生产;而部分制伞企业订单不足,影响下游代加工厂开工。

收到白皮书后,街道工作人员联合当地税务驻企督导员,对白皮书上开票异常的制伞企业名单开展摸排,精准筛选出14家“代工不足”的制伞企业和32家“订单不足”的代加工企业。提炼名单后,复工小组通过“信用担保”的形式,为纳税信用等级为A、B级的意向企业优先匹配,共促成5家制伞企业与14家代加工厂的生产合作,有效推动伞业产业链修复和重建。

不仅如此,农业也是上虞区的特色产业,“水果之乡”丁宅乡仅农业生产合作社就有46家。疫情发生后,大面积人员流动和聚集停止,使丁宅乡许多水果等经销商面临巨大的库存和资金压力。

为解决果农滞销难题,上虞区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开展地毯式排查,及时识别和分析出60余家大型商场和水果超市,通过电话摸排合作意向,将其中23家意向水果经销商推荐给丁宅乡政府,由乡政府出面分配。“有了这个税务‘师爷’,我们乡镇管理如有神助。”丁宅乡副乡长陈亚运说。

“税收可以折射民营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是地域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晴雨表’。”国家税务总局绍兴市上虞区税务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税务部门将继续配合当地乡镇街道,协助做好税收分析和辅助决策,帮扶企业共克时艰。

13735891339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