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有料会员
登录注册
首页 > 政策 > 桐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桐乡市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桐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桐乡市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4-16 发布12 次浏览发文单位:桐乡市人民政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桐乡市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十七届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桐乡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2日


桐乡市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加强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结合桐乡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第一”“质量强国”等重要指示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运用好质量发展“金钥匙”,统筹产品、服务、工程、环境四大领域质量提升,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以质量赋能城市升级,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产品、服务、工程和环境质量整体提升,质量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质量共治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质量水平再上新台阶,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显著上升。

1.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深入实施“12348”高质量转型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1+3+1+X”先进产业体系,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凸显“桐乡制造”优势。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2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2万元/人。

2.质量成果充分涌现。产品、服务、工程、环境质量总体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全面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基本药物、集采品种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以上,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以上,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90分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以上,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5%以上。 

3.品牌效益持续提高。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区域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推动产品和产业实现价值链跃升。累计培育“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00家,规上制造业品牌销售占比达到60%以上,每百万人牵头制定先进标准数230项,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

4.质量基础建设更加高效。积极推进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造高能级“一站式”服务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质量升级,推动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链质量提升、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更加高效。

5.质量治理全面优化。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提升,质量治理数字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数字化质量治理体系初步建成,全民质量素养不断提高,基本形成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质量共治格局。

到2027年,质量总体水平再上台阶。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和质量效益优势全面增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8万元/人,“1+3+1+X”先进产业集群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2.5以上;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品牌建设成效凸显,培育形成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的知名企业;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支撑能力显著增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等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发展,持续优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到2035年,全面建成制造先进、服务优质、工程卓越和环境秀美的“品质桐乡”,力争率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谱写浙江“重要窗口”的桐乡篇章。

二、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向质量效益型发展

(一)推进质量强企建设。引导企业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利用质量集成管理方法,加强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建立现代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现代先进管理模式。推广使用智能化设备、信息化系统、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广泛发动企业(组织)争创各级政府质量奖,以桐乡市市长质量奖为基础积极进行梯队培育、对口指导。支持企业争创嘉兴市市长质量奖、浙江省政府质量奖、中国质量奖,争取实现中国质量奖的突破。到2025年,累计获得省级及以上质量奖获奖组织(含创新奖)2家,市级及以上质量奖获奖组织(含创新奖)18家。(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

(二)推进绿色低碳质量发展。围绕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统筹推进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生活和科技创新等“6+1”领域碳达峰工作。深入实施减污降碳行动,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加快绿色技术革新,推进桐乡传统制造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培育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提高绿色工厂占比。构建布局科学、生态友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方位全过程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的内生动力,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全面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责任单位:发改局、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经信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建设局、科技局)

(三)推进质量发展普惠共享。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精准监管、高效监管、闭环监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提升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市场秩序综合治理,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完善医疗、旅游、交通、养老等公共服务多元化、数字化综合监管体系。推进多方协同预警与联动治理,提升公共安全共管共治能力。质量供给全面优化,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充分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发改局、公安局、建设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

三、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一)集群发展,打造产业质量优势。坚持制造强市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12348”高质量转型战略,构建具有桐乡特色的“1+3+1+X”产业体系,全面打造世界级针织时尚产业基地、长三角数智融合新高地和浙江省“冠军型”企业集聚地。聚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提升发展新材料、新制造、新时尚三大特色产业,依托桐乡高新技术产业的现实基础,探索生命健康、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未来产业的发展。力争到2025年,形成1-2个未来产业突破口,成为桐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争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链重构中抢占先机。(责任单位: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局、科技局)

(二)标准引领,推进产业质量变革。深入持续开展“百千万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对标国际先进标准,优化产业对标技术方案。推行“标准领跑者”制度,增强企业标准话语权意识,鼓励企业以先进标准在行业领域内领跑、示范,鼓励企业申报各级各类标准化试点项目,争创各级标准创新贡献奖,积极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组织)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促进创新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动桐乡特色行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累计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500项、“浙江制造”标准90项。(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科技局、财政局)

(三)人才培育,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加快各类质量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实施企业质量素养提升工程,鼓励企业引进高水平质量人才,着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标准化总师制度。探索与省内外各大专院校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加强质量、标准化专业高层次人才培育,推进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创建。引导企业开展QC(质量控制)小组活动,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开展卓越绩效等先进管理方法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和水平。开展“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努力打造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新型蓝领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大赛,以比学赶超促进一线员工的能力提升。(责任单位:人力社保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

四、聚焦“四大质量”,构筑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凸显“桐乡制造”优势。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生产组织方式,在产品性能、成本、能耗等方面上取得综合优势。实施产品质量提升策略,开展产品质量攻关工程,重点攻克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卡脖子”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全面推进产品升级换代。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动“桐乡制造”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实施“对标达标”行动,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科技局)

(二)加快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桐乡服务”样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方向延伸,着重培育科技服务、总部商务、现代物流三大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以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融合、智能化创新为路径,协同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模式,加快濮院国际毛衫时尚产业创新发展区、乌镇数字文旅创新发展区等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迭代升级。深化“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发展模式,建设一批数字农业工厂,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推进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体育服务、社区服务、住房服务、教育服务、交通服务、文旅服务等公共服务数字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丰富优质供给、完善服务规范,不断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时代需要。(责任单位:发改局、教育局、民政局、农业农村局、交通运输局、卫生健康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三)大力提升工程质量,铸就“优质工程”品质。大力推行绿色和装配式建筑,倡导绿色建材使用,着力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政府投资工程全面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大力推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以数字赋能提升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探索工程担保和质量保险制度。加快构建以信用评价系统为核心的新型建筑市场监管机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推进建设浙江工程云,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企业确立适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产品和装配施工标准,提升标准化建造水平。鼓励企业争创鲁班奖、优质工程奖、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奖项,以及钱江杯、南湖杯、凤鸣杯等各级优质工程质量奖。(责任单位:建设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

(四)改善提升环境质量,树立“优质生态”标杆。实施碳达峰行动,统筹推进源头减污降碳,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城镇大气环境综合管控,深化工业固定源污染治理,加强车船移动源污染防治,强化气尘面源污染治理,着力“蓝天保卫”。深化区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着力河湖水生态健康修复,深化“碧水行动”。深化“无废城市”建设,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深化数字环保改革,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和监测感知网络建设,注重风险预防,加强源头防控,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效能。坚持全社会共治共享,进一步完善“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推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推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应用体系建设,完善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市场监管局)

五、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发展竞争力

(一)推动质量技术创新应用。实施“育苗造林”行动,健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培育机制,加快实现高新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引导企业建立质量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和研发平台建设,推进质量设计、试验验证以及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打造“领军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圈。引导企业持续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机制,促进原创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推动高水平企业标准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打造标准创新型企业。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推进高端智能装备升级换代,实施技术改造、质量改进、标准创新、品牌建设,提升企业质量技术创新能力。(责任单位:科技局、市场监管局、发改局、经信局、财政局)

(二)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采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管理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实际加以改造提升。鼓励企业运用质量认证方式加强质量管理,带动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升级。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培训服务,引导企业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为广大企业树立质量提升的示范标杆。大力推行质量管理体系、“品字标”“绿色产品”认证,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增加优质产品及服务供给,打造质量标杆。(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经信局、科技局、发改局)

(三)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一件事”改革为牵引,精良锻造保护中心+交易中心+产业联盟“三驾马车”,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综合运用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着力形成政策完备、运行顺畅、运转高效、各方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新局面。实施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工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工程,积极培育“桐”字号特色知识产权,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交易转化,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发改局、经信局、科技局)

(四)推动品牌强市建设。引导企业实施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挖掘一批有竞争力的“浙江制造”品牌桐乡样板,积极打造“濮院毛衫”“桐之乡味”等桐乡区域公共品牌,探索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和保护。引导优质企业重视品牌管理与创建,鼓励中小企业制定品牌管理策略,科学进行品类创新和市场定位。鼓励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等主体围绕“互联网+”“区块链+”“智能+”“5G+”等数字经济融合应用,参与研制数字经济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强化“工业互联网”“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同成长,形成企业、产业和区域品牌互促互动的格局,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品牌建设。完善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加大对具有核心竞争力自主品牌企业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以品牌为基础的商标权、专利权等质押贷款。(责任单位:经信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科技局)

六、筑强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展现质量生态新面貌

(一)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量值溯源和保证体系,提高量值传递溯源覆盖能力和计量检定校准服务能力。优化计量技术公共服务,深入开展计量惠民系列行动,大力实施“优化计量、提质增效”企业帮扶行动,引导企业完善先进测量管理体系。扎实开展重点民生领域计量器具监督检查,持续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抽查及能效、水效标识监督检查,深化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水利局、科技局)

(二)推进认证强企建设。高水平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推广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知识产权等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开展传统行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试点行动,以点带面,引导全市小微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与绿色制造采信互认,推行绿色包装、绿色建材认证,在消费品领域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出台绿色产品政采优惠政策,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检验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能力验证核查和能力比对,不断提升认证认可监管效能。支持出口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

(三)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鼓励企业设立企业研究院(研发中心),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开展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和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技术革新,购入先进设备,拓展检验检测范围。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食品等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等特定行业的检测试验室。推进与名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强检验检测技术协同攻关,推进产学研测深度融合。完善实验室建设激励机制,加大对设立重点实验室的企业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公安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建设局)

(四)建设高能级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紧扣桐乡产业实际,整合全市质量基础技术资源,集成质量管理、计量、标准化、品牌建设、检验检测等功能,通过数字化改造,打造多跨协同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线上+线下”共同推进,提供高效便捷的质量服务。在现有毛衫、皮草、杭白菊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向玻纤、化纤、新材料行业拓展,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能力范围,面向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经信局、科技局、财政局)

七、数字赋能,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先行

(一)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推动质量信息数据公开,实现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共享。聚焦重点监管领域,科学应用“通用+专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对产品、企业、行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提高监管资源应用效率和监管精准性、靶向性。推行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建立质量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加大联合惩戒力度,强化信用约束。完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实施质量安全监管筑堤工程,深入推进产品质量全流程监管“一件事”改革,建立健全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风险监控、质量安全追溯、事故强制报告、缺陷产品召回等闭环监管机制。(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经信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应急管理局)

(二)深化长三角质量合作。持续深化协同共进的区域质量工作机制,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高质量打造G60接沪融杭开放走廊、乌镇大道科创集聚走廊、临杭融合发展走廊,加速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创新协同和城乡融合发展。聚焦长三角质量标准建设、重点产业领域质量协同监管、竞争政策实施协作、高技术服务业质量提升等重点领域,通过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专业支撑,开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区域协作、联动发展、合作共赢、质量共治”的长三角质量提升合作新模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在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加强攻坚。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性产品与服务质量安全预警监管平台建设和长三角一市三省监督抽查结果互认。(责任单位:发改局、商务局、经信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市场监管局)

(三)构建社会质量共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畅通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及消费者组织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鼓励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等开展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比较试验、消费评议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加强社会质量监督。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和最佳实践,曝光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经信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工商联、科技局)

(四)推进质量数字治理。充分应用并发挥“浙江质量在线”“浙江标准在线”等数字化系统的质量治理功能。全面推行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贯彻落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和强制性认证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桐乡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重点打造准入准营、智能审批、信用监管“三个高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率先探索开展未来社区数字生活、数字教育、数字交通、数字旅游、数字养老、数字健康等场景的示范性建设,促进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经信局、民政局、教育局、科技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推进全市质量强市工作,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质量发展重大问题,做出决策和指导。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协助牵头部门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各镇(街道)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围绕质量强市建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加强质量工作经费保障,落实政府质量奖励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质量强市建设工作资金投入机制。

(三)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业、质量强企活动,新闻单位要及时宣传报道,引导消费者和全社会积极参与质量建设活动。结合“质量月”“5·20计量日”“3·l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主题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市民的质量素养,形成政府、企业重视质量,新闻媒体宣传质量,社会、群众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考核评估。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开展方案实施年度评估和总结,将重点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责任机制,抓好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的责任分解和落实,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务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质量发展工作取得实效。

13735891339
(9:00-18:00)